第一,依托海南自然環境特點和區域經濟優勢。海南優越的自然環境,獨有的地理位置,和逐步顯現的區域經濟優勢,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發展提供了較寬闊的外部環境和空間;第二,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學生為本,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立足三亞,服務海南,面向全國”的辦學理念和“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是我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和目标方向。
二、層次定位
本專業旨在為海南和全國培養具有良好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掌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的基礎理論基礎和基本技能,具備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管理、體育健身與休閑娛樂等體育産業經營管理能力,能勝任體育健身、康複保健、休閑娛樂等指導工作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三、服務定位
第一,立足三亞,服務海南,面向全國;第二,立足産業,服務社區,面向大衆;第三,立足體育,服務健身,面向旅遊;第四,立足指導,服務管理,面向開發。
四、我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3+1”培養模式實施情況
1.“3+1”培養模式中“1”的組織形式及措施
1.1集中實習實踐中的組織形式及措施:在我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育教學實習實踐基地内統一實習,基地(用人單位)負責管理;學院選派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實習工作,及時反饋信息并糾正存在的錯誤,解決存在的問題。
1.1分散實習實踐中的組織形式及措施:在我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育指定的教學實習實踐單位内實習,用人單位管理;學院選派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實習工作,及時反饋信息并糾正存在的錯誤,解決存在的問題。
2.“3+1”培養模式推進情況
2.1 2014年7月,體育學院派遣有關教師赴廣東東莞, 與“康體貝力”健身(國際連鎖)俱樂部取得聯系,就雙方合作事宜展開協商,2014年12月11日達成合作協議,共建瓊州學院 “教學實習基地”。
2.2會所康體與休閑實習實踐基地落實情況:根據有關程序,2013年10月與三亞“鹿回頭高爾夫俱樂部”取得聯系,雙方就共同營建瓊州學院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展開協商工作,2014年6月雙方簽署協議。2014年11月,第一批“高爾夫俱樂部及管理”專長模塊的20名學生進入基地開始為期3個月的見習活動。
2.3社區體育指導及管理實習實踐基地落實情況: 2014年9月與魯能地産--“魯能—三亞灣”社區取得聯系,雙方就共建瓊州學院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和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展開工作,目前已進入實質性階段。2014年9月至今,已派遣12批70餘人次的“社區體育及管理”專長模塊學生進入該社區,就落實三亞市木球協會“木球進社區”計劃展開積極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保健康複及管理實習實踐基地落實情況: 2014年2-6月,瓊州學院體育學院與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了多次洽談與交流,最終于2014年6月18日達成并簽署合作協議,成立“瓊州學院·杭州慈孝堂保健康複實驗中心”,随後50萬元的儀器設備運抵學校,并與2014年6月25日舉行了成立挂牌儀式。
相關附件: |